年份: 2022 年

  • 《是珍惜,還是逃避?》

    連假的最後一天下起雨來,對照前一天晚上又大又圓的月亮
    突然也覺得用下雨來收心也不錯!

    趕著圖書館中秋連休前,把連假時的精神食糧帶了回家
    想不到大家想看的都是「拋棄清單」這本書啊~

    最近生活中有多計畫,多到好像讓人生失了焦,
    看到「拋棄清單」這4個字就突然打中了什麼,馬上借回家看

    過往因為求學、工作、結婚、生子;過著幾乎每1~2年就搬家的日子
    每次搬家都是斷捨離大考驗(結果就是付更多錢請人搬家)
    當然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檢視跟無限迴圈

    罵自己為何愛亂買=>丟掉雜物=>搬家=>又買=>又要搬家

    也知道自己個性裡有點念舊
    搬家的家當一直有一個整理箱,放滿了從小到大的日記
    跟國中時喜歡的男同學送的木盒(>__<)
    而國中3年的聯絡簿跟從小到大的作文簿一直到去年搬家才清掉!

    為了「以後可能會用到」(然後根本沒有用過)當年國外念書回國
    寄了一麻袋的課本及筆記,到現在那個印著US post的麻袋還完整未拆躺在娘家儲藏室裡
    (掩臉狂奔…)

    也突然想到前兩年國中同學在Line群組貼出國中舊照,引來大家狂發舊照比賽
    結果我PO了一張國一時的手寫通訊錄成為冠軍!

    讀書心得分隔線

    變成囤物狂的「前」藝術先驅跟「被迫斷捨離」的整理專家
    同為掛念孩子的媽媽,當湊在一起會有什麼樣的火花?

    看著囤物狂與整理專家的大戰,看似囤物狂的藝術家反而對於人與人之的情感更加豁達
    整理專家可以對任何東西斷捨離,但卻無法處理自己與孩子間的矛盾而甘於被情緒勒索

    從不打不相識到惺惺相惜,整本書都在討論的是
    「放不下的是物品,還是物品背後的人?」
    「放著,並不是珍惜;而是逃避」

    至於我呢…斷捨離之路還很長,不過至少有一些很慢的進步
    自從養成去圖書館的習慣後就少買了很多書
    最近也在訓練自己用電子手帳,希望之後開始轉成不同的工具就可以少用一些筆記本

    不只是對物品,對於身邊的人、工作、關心還有過多的資訊
    慢慢學著說「我不需要,謝謝。

    結果一直說要斷捨離的自己,卻又碎碎唸這一大篇,看來我的修行之路還真長啊!

  • PBA v.s. CBAP 怎麼挑?

    今年8月初剛完成了第一次的CBAP recertification,剛好朋友也在問PBA與CBAP怎麼選,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及為什麼自己最後還是選了CBAP做為自己BA的唯一認證。

    BA(Business Analysis)是什麼?

    一路從經營分析師轉職變成系統PM,說實在因為是跨領域,一直覺得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雖說大學也沒有PM系啊,但總覺得自己沒有資訊背景就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一直在找可以考的認證(我就是需要用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XD)當時的我是已經有系統導入5.6年的經驗,一開始也從PMP開始研究,但邊研究也邊覺得PMP比較適合的是「大型工程專案」的專案經理去考的,而我只是小小系統PM,想學一些怎麼把系統變出來的方法論,找來找去就找到BA(Business Analysis)這門學問。

    Business Analysis definition

    概念上來說,一個專案的產出一定有一個「動機」、「目的」或說「需求」;而把Business Needs轉化成Solution的過程,就是Business Analysis。可以從上圖看到兩大門派對於Business Analysis定義的說明。

    目前提供證照的這兩大門派就是IIBA®PMI,PMI大家很熟,也就是PMP的發照機構,目前同時也提供PBA的認證服務以及其他與專案管理相關的實務證照。

    IIBA沿革史

    IIBA®(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alysis) 在2003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創立,一開始有28個創始成員,一同把BA的脈絡結構化成為一套方法論,就是我們常說的BABOK® Guide (the Business Analysis Body of Knowledge® ) 並在2005推出CBAP的認證,供有5年以上BA經驗的Business Analyst來考,而到現在,BABOK®已經出到了第三版,並在2017,IIBA®與Agile Alliance 共同推出了BABOK® Guide裡第二版的Agile Extension。一路看下來,IIBA®持續專注在Business analysis的領域並持續深耕,並提供一系列與BA有關的證照,而這幾年也陸續提供新的認證,像是IIBA®-AAC(Agile Analysis Certification)、IIBA®- CBDA(Certification in Business Data Analytics)…等。

    CBAP V.S. PBA

    身為CBAP,當然是要推CBAP啦,但為何要選CBAP呢?就來看看我的分析吧!

    分析CBAPPBA
    發證機構IIBA®PMI
    考試費用(USD)以會員價計$305$405
    考試資格訓練時數
    35小時
    相關經驗
    7,500hr/10yr
    且規定要分佈在不同領域
    訓練時數
    35小時
    相關經驗
    4,500hr/8yr
    會員費(USD)$139/年$139/年
    重新認證費(USD)$85$60
    認證資格60 CDU
    (需分佈在不同類別)
    60 PDU
    整體門檻
    台灣資源有補習班在推
    證照能見度國外較有名台灣較有名
    CDU/PDU取得方式台灣合作機構少,
    可以透過Linkedin Learning取得CDU
    合作機構多,台灣有PMI分會
    CBAP v.s. PBA

    整體來說,PBA在台灣因為有補習班在推,所以能見度比較高,再加上大部分人都是先有PMP,再考第二張證照(我是倒過來,先考CBAP才考PMP),所以對很多人來說,一次PMI的會員費可以renew兩張證照的有效性,是比較划算的。如果大家要以證照CP值來看的話,我也會推PBA;那為何我自己是考CBAP呢?概念上我還是比較喜歡IIBA®在BA領域的方法論(有完整的BABOK可以看,而且也是比較早出現的證照)但是在台灣真的能見度奇低無比,之前試著用CBAP去查詢有沒有職缺有此需求,只有外商的職缺有出現過,PBA都是台灣本土企業的職缺,如果想要未來想找偏外商的工作,就知道自己要考哪一張了。

    回答朋友的問題: PBA與CBAP怎麼選?

    我的回答會是:如果考證照是為了鍍金為了要轉職或是已經考了PMP,建議考PBA;但若想深入了解BA領域,想學好這門學問,建議去考CBAP(但要有心理準備,很孤獨啊…)2019年資策會還有開課,我那次只有6個人上課,還有1位同學明顯搞錯,以為「商業分析師」是在教創業的…後來就沒來上課了。現在CBAP在台北有開課的補習班應該剩沒幾家,如果英文好的,真的建議自己上網找線上課程看一看也是可以的。

    這次在準備3年一次的recertification,再次感受到IIBA®的嚴謹,60CDU的時數還規定不能光上課,還要分佈在不同項目:

    CBAP re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年初發現60CDU要分佈在不同項目,但自己又非常想要繼續持有這張證照,就摸摸鼻子訂閱了Linkedin Premium去上線上課程(沒辦法,台灣能給CDU的教育訓練機構實在太少了)但總歸一句,CBAP因為歷史悠久而且認證嚴謹,擁有這張證照的確是覺得對自己的工作幫助很大,所以推薦給大家!

  • 該來的還是躲不過

    Day 1女兒發起燒來了

    這波疫情來得又兇又猛,時序來到了6月,在全台灣已超過百萬人染疫的時候,公司也慢慢召回同仁恢復正常實體辦公,台灣開始進入疫情平原期了,正想說這波也幸運可以度過的時候,幾乎沒什麼出門的我還是確診了…4月中公司開始執行WFH,一路到6月中才開放實體辦公,誰知開放辦公第一天,就讀幼兒園的女兒就停課,只好又申請2天WFH,禮拜三才第一天進公司上班,上了兩天又收到女兒停課(與確診者接觸)我又請假在家與女兒相依為命…結果停課過兩天,女兒就發起了高燒,當女兒一發燒,想說應該就是中了covid,當下馬上請家中男子組離開家住到外面去,自己擔起照顧者的角色,想不到這一燒就是整整24小時。24小時裡,女兒體溫一直降不下來,兩種退燒藥+塞劑交錯使用,還是只能退一下子,然後又是高燒…女兒只要燒起來就是昏睡,燒到最高近40度時開始囈語,一下子笑一下子昏一下子說看到東西(在半夜2點時,是要嚇死誰?)而我一直在計算著叫救護車的時機,那時一直想如果燒超過24小時,一定要馬上叫救護車!最近恩恩案實在太嚇人了,女兒才剛滿5歲,實在沒辦法賭上任何的耽誤!

    Day 2 女兒退燒,兩人快篩陰

    幸好,在快24小時的時候,女兒開始退燒,本來咳嗽幾近哮吼的聲音也慢慢恢復正常,但在這段期間的所有快篩都是陰性,也讓我百般不解,不過為求謹慎,還是幫女兒請假,自己在家上班一邊照顧…而女兒一退燒就恢復成正常人的樣子,也因為一路快篩陰,我也放心地帶她去看醫生,想說可能只是流感吧!但醫生一聽完症狀及接觸史再看了一下喉嚨就直接說「這就是中了」,當然我半信半疑,但還是認命回家自行與女兒隔離在主臥,請男生組自行處理生活大小事。

    Day3 開始喉嚨痛,兩人快篩陰

    帶女兒看完醫生後,換我開始出現喉嚨癢痛的症狀,這時因為一路快篩陰,也就把男生組叫回家,讓哥哥來得及參加為期兩天的期末考,我跟女兒仍持續隔離在房間裡(雖然我還是負責煮飯,但全程戴口罩)

    Day4~5 喉嚨劇痛,無法入眠,還是快篩陰

    到了公子考完期末考,女兒在房間裡活蹦亂跳,而我持續在家上班,跟痛到炸的喉嚨奮戰,思考到底這是不是真的中了covid-19,第5天在跟同事con-call時聊到自己的確診疑雲,過來人同事就說…「其實有症狀到驗出來會慢幾天,自己要小心…」但因為一路快篩陰又喉嚨劇痛,只好又去耳鼻喉科報到拿藥,再跟醫生講一次前幾天女兒已經發過燒,一路快篩陰的故事(但醫生似乎聽慣這些故事,也沒什麼特別的反應)然後帶了一堆藥回家…

    Day 6 (Day 0)終於驗出了兩條線…(到底在期待什麼?)

    前一天同事的話言猶在耳,第二天早上想說,不然還是驗一下,才知道要不要繼續WFH 下去,女兒能不能回學校上課,果然一下子就出現了傳說中的兩條線!大驚!(好啦!其實我心情反而平靜多了)受到重大驚嚇之後,馬上通知已經出門的先生,排好視訊門診,一邊思考…接下來要怎麼辦,想不到的是先生似乎比我還慌亂,一直問「這樣他要不要居隔,禮拜天的服事能不能出門…」整個惹惱我這個因為喉嚨劇痛幾乎一星期沒睡的covid-19確診者,我只能對著電話哭著大吼「確診的是你老婆!可以關心一下老婆的心情跟身體嗎?有想過我的感受嗎!?」

    說也奇怪,吼老公似乎是帖特效藥,本來喉嚨痛到講不出話的me,在用盡洪荒之力大哭大叫之後,居然喉嚨就開了,反而可以正常講話,早上10點前完成了視訊門診,下午就收到通報確診的報告,5點多收到醫院配送的症狀舒緩的標準用藥(就是平常感冒會拿到的那些止咳化痰+止痛)

    收到確診通知書後,認命通報家裡其他人的接觸史,先生打滿3劑,不需居隔只要0+7自主健康管理,兩小因為未打3劑都算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3+4),這時因為自己的確診可以明確反推前幾天發燒但一路快篩陰的女兒才是一切的源頭,這時就再次請男生組外宿隔離(居隔者可入住一般旅館,不需住防疫旅館等級)女生組繼續在家隔離。

    Day 7 (Day 1) 開始咳嗽跟拉肚子,這人生…

    之前有說自己在Day 3就開始喉嚨劇痛,幾天不能睡,想不到新的症狀又出現,開始狂咳,咳到肌肉有些拉傷,每次咳嗽都要先準備好西施捧心的姿勢,以免肌肉再度被拉扯…雖然一直不舒服跟有些微熱,但都沒有到發燒的溫度,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快速跟家人聊了一下,決定再去約中醫視訊門診,領清冠一號的藥,也真的感謝現在科技的昌明,很快google到有備公費清冠一號的中醫診所(連結點我),看中醫時也跟醫生討論,似乎開始吃西藥就開始有拉肚子的症狀,中醫師就在跟我討論,清冠一號藥性更寒,可能吃了更會拉,自己要小心…,中醫門診後,麻煩老哥前去拿藥順便補些物資空投給我(真的不要跟家人離太遠啊!有哥哥的妹妹像個寶~)

    Day 8~15 (Day 1~7) 恢復期比想像中的長,還可以再慘一點

    這幾天該上的班還是有上,該開的會還是繼續開,因為不止的咳嗽有點會阻斷會議的順暢度,但也感謝同仁的包容與體諒(及嘖嘖稱奇為何我的症狀這麼多…)辦公室拿過無敵星星的人不少,但症狀這麼淒慘的人真的不多;想了一想…也許就是因為貼身照顧一個發燒的女兒,在她病毒量最高的時候,72小時形影不離,當然我發病起來也不會太輕鬆…更慘的是還遇上生理期來擾亂(其實全身都在痛也沒差多個肚子痛…)

    那這時的男生組在做什麼呢?兒子的居隔結束後,直接啟動父子籌畫已久的5天機車環島行,讓女生組可以盡情在家隔離(咦?!)更想不到的是…在男生組一踏上旅程後,房間的浴室開始漏水…叫我該如何是好?認真估算了漏水量,一天大概一個浴缸的水吧,就打消馬上叫人來修理的念頭了,就當是每天有泡澡好了,很阿Q的人生態度(總不能叫別人冒生命危險出門吧?)

    Day 16 (Day 8) 出關了,迎接正常生活

    依照最新防疫指引,居家照護期間結束就可以免快篩出關,終於撐到可以出關的這一天,男生組也平安到家,先生一到家先轉緊了出水孔的水龍頭結束了3天的漏水…(其實我也有試,但可能沒力氣鎖不緊,也就放棄了)家裡總算又回到鬧哄哄的狀態,雖然還是會咳,但至少已經恢復大半,可以好好睡一大覺!

    常備藥物清單

    還是整理一下這半個月的藥物清單

    重點就是消炎止痛藥,退燒止痛的成份主要就兩種:第一類為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 第二類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diclofenac、ibuprofen等;基本上我就兩種都備(大人、小孩都是兩套),小孩多備塞劑,另外一個是口腔噴劑(還有西瓜霜)跟益生菌(對抗拉肚子)…剩下就是靠看門診拿的藥了,像是最近很有名的「愛克痰」,粉劑、發泡錠劑,反正吃就對了,千萬別跟自己的症狀過不去…(大概吃掉一整盒止痛藥的me),最後就是無止盡的快篩劑,這次還買了唾液快篩(感覺真的不太準,女兒一直用唾液快篩都是陰性啊~~~~),加上政府發給確診者+居隔者的,我現在成了快篩富翁!

    最後祝福所有人能在此疫情中,平安度過~~

  • 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part II

    3. 泰德羅教授:兩個真正的「我」

    泰德羅教授是在哈佛商學院教授商業史課程,在獲得終身教職之前,他曾在一次午餐時間跟一位名滿全校的人氣老師聊天,聊到教書要面對的種種挑戰…然後在他跟人氣老師說完,除了課要教得好,還得要保有自我後,老師的回答是

    不,你不需要保有自我–但必須做到表裡如一

    這句話對我來說,像是句當頭棒喝,讓我重新思考了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開始工作了之後,常常在思考「工作人格」這件事,有些人認為工作時需有專業,公事公辦;然後只要一脫掉了「工作關係」,與同事間就是陌生人,或者是外在形象很健康的藝人,最後被發現是個花心大少… 而泰德羅教授的建議是:「別把自我赤裸裸地帶進職場,創造並維持上班時的自己和居家時的自己之間的差別」而重點是,這個差異是很容易維持的…學著建立接近本性的外在風采是件一輩子都要學習的功課。

    4. 寇夫曼教授:容許下屬跟你作對

    雖然自己在職場還不到可以興風作浪的境界(咦?)但寇夫曼教授的這一句還是打中了我的心,在文中教授講到了一個他自己的親身經驗,他在某公司的業務副總裁時,有一天多關心了某營業所的存在意義,被認為是一種「指示」,兩星期後他就看到那個營業所被裁撤的公告,等他再去關心時,底下同事非常理所當然地回答「你那天這樣問,不就是要關掉它嗎?」,這也讓我想到有一次HR提了一個表單需求,就是因為大老闆在開會時說「我們在招募時要多思考XXX…」而收到需求的我只有滿臉黑線,而且這個需求還要「插案」,結果等HR回報MIS來不及改後,大老闆反而滿臉問號「我只是說要多思考,為什麼要改系統?」

    最近在看賈伯斯傳,看到史考利以「前百事可樂副總裁」的身份進到了蘋果,看到每個人都可以對賈伯斯的意見針鋒相對非常不習慣,而這卻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在史考利執掌了10年的蘋果,雖然銷售額翻了10倍,卻無法讓蘋果再次偉大,最後只能黯然離開。

    教授的建議是:常走出自己的辦公室,傾聽家人意見;第二個基礎是:親近第一線工作人員,另外容許別的同事向你挑釁,與你爭辯,跟你作對,這也是領導人的責任。

  • 關於人生

    前陣子與友人聊起人生,友人和我生日只差一天,在大學畢業那年補GMAT時認識組成讀書會,後來就同一年出國念書成為好友至今也就N年了(實在沒辦法寫出我畢業幾年了),這麼多年過去,我從少女變兩個孩子的媽,而好友還是一個女神級的美女,變成創投專家,過著頂客族的生活。而人生幾個milestone,竟然也都有命運般的巧合,前後年結婚,前後年各自在身體上出了很大的狀況,交換了好多人生的心得。而最近她又大病初癒,我們的結論是:「感謝自己特別的人生,讓我們更早體會別人體會不到的,然後做自己。

    再讀最後的演講

    因為疫情意外發現家附近的圖書館,最近幾乎天天去借還書,也把以前看過的書拿來再看一次,其中一本就是蘭迪.鮑許(Randy Pausch)的最後的演講,這本書其實在剛出版時我就買了,幾次搬家也就沒了蹤跡,當初看的時候沒有家累,沒有生病過,對裡面的故事反正就是一個「啊~一個很厲害的人然後一下就死掉了」而最深刻的故事竟然是他一個學生在準備投影做簡報時,當投影機突然燈泡壞了,而這位學生從容不迫從自己的背包拿出備用燈泡,拯救了自己的簡報。這個故事影響我很深,自此之後,我在做任何工作時,一定準備1個以上的備案及思考如何讓自己的報告能夠不受環境的影響。

    幾年前生了一場大病,在手術前想著自己的孩子一個4歲一個才剛滿1歲,到底自己還能陪他們多久?到底自己會在他們心目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再讀最後的演講時,看到作者拋下的是3個稚齡的孩子,我幾乎從第一頁哭到最後一頁,實在是太令人傷感了。而這次重讀最有印象的故事呢?終於是一般人看到的那句:「磚牆的存在,是為了讓你證明自己的渴望」。

    關於人生

    初讀賈伯斯傳

    賈伯斯傳上市時,因為太厚了(又是這樣)一點都沒有激起我想要閱讀的慾望,而現在從圖書館借沒什麼壓力,再加上最近哪裡也不能去,反而多了很多閱讀的時間(笑),剛看完最後的演講再看賈伯斯的故事,突然感受到兩人驚人的相似處:壯年驟逝(胰臟癌)、創造了一個新世界(VR、apple)、留下子女、童年都極度調皮(美國小孩的調皮真的很誇張!)、對自我極度要求…

    賈伯斯傳真的太厚(到底要講幾次!)不建議從頭開始而是挑著主題略讀,全部略讀完再來細讀裡面有意思的篇章,看了最初調皮的事跡跟最後罹癌治療的過程,大家應該就能理解為何這兩本書有驚人的相似處。而對我來說最震撼的一段,其實是下面這張照片:

    極致的完美主義

    看完這張照片,大概就可以理解這位創意天才的人生了,因為沒有什麼家具看得上眼,寧可坐在地上也不妥協,這種人生是我幾輩子都無法想像的…想想自己平常在對格子對段落,挑剔錯字這種讓部屬覺得抓狂的小事,在賈伯斯面前大概也就是基本款吧(哪來的勇氣自比賈伯斯!)

    100天後會死的鱷魚

    從圖書館借這本書回來沒什麼特別的意思,只是因為「字很少」「小孩也能看」,借回來才知道原來這是本很有名的書(引申閱讀:為何一部鱷魚漫畫的完結,會讓日本網友全炸鍋?),這本書讓讀者用旁觀者的角度看了一個死期不遠的鱷魚,在死前100天所做的瑣事記錄。最後的演講跟賈伯斯,某種程度是「數著自己的死期,努力過好最後的日子」,而不知死期的人們呢?會怎麼過自己的生活呢?看著鱷魚先生一下子不敢告白,不敢想自己的目標(成為電玩覇主),心裡又是一陣酸…

    有些事 這些年我才懂

    標題是我最喜歡的作者小野在幾年前出的,和好友聊到最後,感謝著能成為彼此在人生道路上的陪伴真好,然後感謝自己很幸運比別人早很多(至少20年)就體驗了一些事情,然後更珍惜每一天的時光,有好友可以相伴,真的很幸福。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