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第二講是大家最想看的「投資文」了,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這篇講章為1994第一次在南加大的商務課程中所發表,距今都快30年了(驚!),而其中的文字到現在仍禁得起時代的考驗,就像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所教授的自律自學方法,到現在仍影響世界上的好多人!本來這堂課要講的是「選股藝術」,當然以蒙格的個性當然不會報明牌啦,而是給了非常多的學習建議,看著看著覺得這篇應該要改成「投資自己必學的10大學問」之類的標題會更點題。
普世智慧-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
講章一開始在講選股藝術之前先說明「普世智慧」,對蒙格來說,先說普世智慧就像是老祖母的規矩,先吃胡蘿蔔(普世智慧)再吃甜點(選股藝術),普世智慧是什麼概念呢?整體來說就是介紹如何組成普世智慧的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也就是說論到如何投資,絕對不是單一「投資學」可以解決的,而是透過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才能引導出最經得起考驗的投資決策。每一理論框架又是由不同的思維模型(在前面的蒙格主義裡有提到)所組成。等到擁有了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精通某項專門藝術,比如說選股(P.113)。
必備的思維模型知識
要具備普世智慧哪有這麼簡單呢?大概需要8.90個模型,一般人哪能有這麼多時間去理解或思考這麼多呢,幸好蒙格為我們整理了幾個必備項目:
會計學、數學(排列組合、複利、決策樹)、統計學、硬科學、心理學(誤判心理學)…等,這些知識的運行,還需要用上一個技巧:雙軌分析。雙軌分析所需使用的雙軌指的是理性v.s.潛意識,理性讓你可以思考,而潛意識卻會使大腦型成看似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p.118)。
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模型
說到投資怎麼可能沒提到經濟學?!當然在理論框架中,一定要有的思維模型就是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台灣的教科書是翻譯為個性經濟學,與Macroeconomics總體經濟學為經濟學兩大分支)微觀經濟學首重的就是「市場」,在接下來的篇章裡,蒙格大聊了企業競爭的規模優勢、寡占市場的競爭策略、新技術的迷思、競爭性毀滅等理論。在整個普世智慧的結尾,蒙格再次強調了能力圈的重要,人貴自知,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能在能力圈裡競爭(p. 132)。
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
胡蘿蔔啃完了,終於來到甜點時間!選擇股票的第一思維模型:有效市場理論,請看下方筆記…實在有點懶得重新打字了…
新技術的迷思
在整個篇章裡,除了不斷慨嘆蒙格的博學,也不斷地思考自己現在這把年紀才看到這些是不是太晚了(笑)不過裡面有一段是我以前從來沒思考過有關新技術的迷思,新技術人人想追,企業決定是否使用新技術時,企業通常只思考資本支出的回收狀況,像是幾年回本啦,cost down多少%數啦,但蒙格卻用理性之腦喊了一下暫停!在思考完新技術節省多少成本後,更要進一步第二步分析:搞清楚多少錢會落在企業手裡,多少錢會流向消費者。以紡織廠為例,更有生產力的機器最終受益的其實是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衣服),這段故事不禁讓我回想到記憶體或是硬碟業的發展,更好的技術其實大多仍讓錢(價值)流向消費者,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幾十年來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是更低的定價及各大廠更低的毛利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