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涼好讀書

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

  • 把成功變成習慣-序

    上禮拜的蒙格的講章實在太硬,讓我花了一些時間回復一下心情(?)這禮拜為了湊運費(咦?)亂點了這本書,看了之後覺得蠻適合跟大家分享的,就來聊聊吧!

    成就 V.S. 成功?

    明明英文書名是The Achievement Habit,但中文版應該是為了要「好賣」, 硬是把achievement翻成了成功,但概念上成就與成功是高度相依,但並非同義詞,累積小小的成功,就能達到成就。下方就是goole出來的成就與成功的差別:

    achievement vs success

    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出版社很愛把書名加上成功兩個字,我心目中被翻譯書名最慘的一本書就是「與成功有約」,明明英文書名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初版中文書名,看不到「習慣」也看不到「高效能」;幸好20多年後的版本,中文書名上加了副標-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才還了這本書的清白。

    設計思考的5項原則

    回到正題,作者羅斯身為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創辦人,面對人生當然也要用「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思維,在開始之前,作者先就設計思考提供了5項原則:

    • 1. 同理心:設計思考過程的開端,想出如何幫忙的看法,在這一步,要了解自己面對的是什麼議題’
    • 2. 界定問題:釐清要「解決」的問題,或有意答覆的疑問
    • 3. 發想(ideate):找出可能的解決之道
    • 4. 實作:先做個原型或訂定準備實施的計劃
    • 5. 測試並收集反饋意見:根據測試及反饋意見,反覆進行前面的步驟直到達成目標

    看完這5項,是不是想到PDCA(PLAN-DO-CHECK-ACT cycle)呢?重點在於,這也是這本書不斷強調的概念。也從這本書的英文副標Stop Wishing, Start Doing, and Take Command of Your Life可以看到這個重點。

    10項人生忠告

    先讓大家看一下接下來10章的標題:

    1. Nothing is what you think it is
    2. Reasons are Bullshit
    3. Getting Unstuck
    4. Finding Assistance
    5. Doing is everything
    6. Watch your Language
    7. Group Habits
    8. Self image by Design
    9. The Big Picture
    10. Make Achievement your habit

    中文翻譯一樣加了譯者的詮釋,我就在接下來的每章心得再跟大家分享囉!

    作者在google talks的分享影片: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講-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第二講是大家最想看的「投資文」了,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這篇講章為1994第一次在南加大的商務課程中所發表,距今都快30年了(驚!),而其中的文字到現在仍禁得起時代的考驗,就像富蘭克林的自傳中所教授的自律自學方法,到現在仍影響世界上的好多人!本來這堂課要講的是「選股藝術」,當然以蒙格的個性當然不會報明牌啦,而是給了非常多的學習建議,看著看著覺得這篇應該要改成「投資自己必學的10大學問」之類的標題會更點題。

    普世智慧-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

    講章一開始在講選股藝術之前先說明「普世智慧」,對蒙格來說,先說普世智慧就像是老祖母的規矩,先吃胡蘿蔔(普世智慧)再吃甜點(選股藝術),普世智慧是什麼概念呢?整體來說就是介紹如何組成普世智慧的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也就是說論到如何投資,絕對不是單一「投資學」可以解決的,而是透過相互關聯的理論框架才能引導出最經得起考驗的投資決策。每一理論框架又是由不同的思維模型(在前面的蒙格主義裡有提到)所組成。等到擁有了足夠的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精通某項專門藝術,比如說選股(P.113)。

    組成普世智慧的理論框架
    普世智慧

    必備的思維模型知識

    要具備普世智慧哪有這麼簡單呢?大概需要8.90個模型,一般人哪能有這麼多時間去理解或思考這麼多呢,幸好蒙格為我們整理了幾個必備項目:

    會計學、數學(排列組合、複利、決策樹)、統計學、硬科學、心理學(誤判心理學)…等,這些知識的運行,還需要用上一個技巧:雙軌分析。雙軌分析所需使用的雙軌指的是理性v.s.潛意識,理性讓你可以思考,而潛意識卻會使大腦型成看似有用但往往失靈的結論(p.118)。

    pn
    思維模型

    基本的微觀經濟學模型

    說到投資怎麼可能沒提到經濟學?!當然在理論框架中,一定要有的思維模型就是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台灣的教科書是翻譯為個性經濟學,與Macroeconomics總體經濟學為經濟學兩大分支)微觀經濟學首重的就是「市場」,在接下來的篇章裡,蒙格大聊了企業競爭的規模優勢、寡占市場的競爭策略、新技術的迷思、競爭性毀滅等理論。在整個普世智慧的結尾,蒙格再次強調了能力圈的重要,人貴自知,要認清自己的優勢,只能在能力圈裡競爭(p. 132)。

    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

    胡蘿蔔啃完了,終於來到甜點時間!選擇股票的第一思維模型:有效市場理論,請看下方筆記…實在有點懶得重新打字了…

    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

    新技術的迷思

    在整個篇章裡,除了不斷慨嘆蒙格的博學,也不斷地思考自己現在這把年紀才看到這些是不是太晚了(笑)不過裡面有一段是我以前從來沒思考過有關新技術的迷思,新技術人人想追,企業決定是否使用新技術時,企業通常只思考資本支出的回收狀況,像是幾年回本啦,cost down多少%數啦,但蒙格卻用理性之腦喊了一下暫停!在思考完新技術節省多少成本後,更要進一步第二步分析:搞清楚多少錢會落在企業手裡,多少錢會流向消費者。以紡織廠為例,更有生產力的機器最終受益的其實是消費者(買到更便宜的衣服),這段故事不禁讓我回想到記憶體或是硬碟業的發展,更好的技術其實大多仍讓錢(價值)流向消費者,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這幾十年來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的是更低的定價及各大廠更低的毛利率(淚)。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一講-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悲慘

    有點懷疑人生的一天

    今天明明是母親節,身為雙寶媽的我卻在今天只想逃…一早對著已經在家上課近一星期的孩子大吼大叫大崩潰,是的,崩潰的人是我;我大叫著不想再當媽媽,叫小孩放過我…後來整個早上只能躺在床上,拜託小孩們離開我的房間。這時候有些人會問…那孩子的爸呢?孩子的爸一早就出門去上班(固定的)所以再怎麼累也可能靠自己。自己哭著哭著也就比較放鬆了,感覺似乎自己是因為疫情高漲,精神有點太緊繃,整個人就變得很敏感,明明平常可以好好跟小孩說話的,今天卻是新仇舊恨加倍奉還。這週看著這個主題「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悲慘」,我只想說「生兩個小孩」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悲慘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言歸正傳

    這篇專講是蒙格在1986年對哈佛西湖高中的畢業生的演講,蒙格在此篇演講用了他一貫的「反過來想」的風格,與其講一些高大上的成功顯學,不如用他最擅長的說反話來刺激大家思考「如何才會悲慘?」而這篇專講其實也是他先整理了前人的演講,再加上自己的幾項;就成了這篇專講。前人的演講他引述的是強尼.卡森的「保證悲慘人生的卡森藥方」一共有3項:

    • 為了改變心情或感受而吸食毒品
    • 妒忌,以及
    • 怨恨

    以上3項的說明裡,蒙格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書單(真不愧是永遠手上有本書的人),像是薩繆爾.約翰遜(Samuel Johnson, 英國作家,以妙語如珠著名)的傳記,或是狄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曾任英國首相)權宜之計,權宜之計是什麼呢?指的是他在成為偉大的英國首相過程中,狄斯雷利為了不讓報復成為行為的動機,就把敵人的名字寫下來,放在抽屜裡,時常翻看這些名字,看他們怎麼垮台的(這招趕快學下來!)

    蒙格的四帖藥方

    1. 要反覆無常

    這幾年幫了蠻多人建診履歷及提供職涯諮詢,對第一帖藥方非常有共鳴,很多求職者因為覺得自己對所做的事情「沒有熱情」,所以轉換工作的頻率很高,然後還是找不到熱情,薪水也一直談不上去,然後覺得自己人生卡住,異常悲慘;這時我也常以自身的例子為引子,不是不能轉換跑道,而是要步步為營,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否則跳來跳去,甚至跳回原職發現別人早就升上去,自己卻又回到原點,是最可惜的了!

    2. 盡可能從你自身的經驗獲得知識

    訓練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需要老師需要廣泛吸取前人的智慧,若走在前面的人都踩進洞裡,沒道理自己不避開啊~但知易行難,畢竟人總是覺得「自己沒那麼倒楣」或「也許我就能開創首例」,不然悲劇就不會老是重覆上演了,像是酒駕或是賭博(或是投資失利?!)

    3. 挫折後意志消沉

    在前一帖藥方,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結果果然吃了大虧,若再配上這一帖大概真的就是慘上加慘!很多創業成功的人士,通常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要嘛睡過車庫、別人家的沙發,不然就是四處借錢度日,不過能成功也因為他們仍願意繼續往前進,才能成就不凡。

    4. 忽略樸素的智慧

    這裡蒙格舉的故事是:曾經有個鄉下人說:「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乍聽之下有點無厘頭,但代換成「我只想知道我投資哪支股票會賠錢,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買」這樣是不是就好懂得多了呢?

    那些孩子聽完到今天大概也都50幾歲了,希望他們有好好把這篇演講放在心裡,沒有過上悲慘的生活,而我呢再三確認了一下,悲慘生活的條件裡其實並沒有「生兩個小孩」,好吧,其實當媽媽還是挺不錯的啦,我只是太累而已。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蒙格主義

    蒙格主義-蒙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

    這禮拜的更新拖了很久,這本書實在是太精彩又太難下手寫下任何心得(明明是自己還在偷懶><),但一位自稱為耄耋老人(p. 69)的人,其人生經驗又豈是一本書能寫得完讀得盡的呢?在開始蒙格十一講前,其實有兩大章節,第一部分先講述生平,此部分因為網路上應該都搜尋得到,所以就不放整理的資訊了,但有個小小感想,蒙格一共有8個小孩!(應該是因為這樣才要拼命賺錢!)看來我此生是比較沒辦法致富 只生兩個小孩應該不太夠XD。第二章就是今天要分享的蒙格主義,主義(-ism)在定義上來說是代表理念或有完整體系的思想和信念;也就是說蒙格此人的人生觀或所謂的價值觀已經完整到可以是用一整個體系來形容了,也正因這樣的完整,可以讓後來的人可以有結構地去學習及複製。蒙格主義這個章節封面放的是蒙格,隔壁那位就是蒙格一生追隨的偶像,美國的開國元老– 班傑明.富蘭克林。用此封面大概不難理解蒙格一生把富蘭克林當做偶像及致力追求真理的人生觀(而非財富,雖說富蘭克林也是富甲一方)

    一、多元思維模型

    多元思維模型的重點就是多元,蒙格在一生不斷反覆發展及思考即是此多元思維模型,之所以多元,也就無法被歸納出總共有幾元,或者是說由幾個構面來形成,反過來說(蒙格最喜歡的就是反過來想),蒙格反而先從「負面表列」開始,先從「不應該想」「不應該做」開始,舉例來說,某一年他在波克夏股東年會上回答一位年輕人詢問「如何才能成功?」,他的回答就是「別吸毒、別亂穿越馬路、別染上愛滋」與其先考慮該採取的行動,不知先搞清楚「別做什麼事」,所以多元思維模型說起來很複雜,卻重要的核心簡化後卻是「迅速殲滅不該做的事」。

    二、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

    能力圈其實是兩個圈,外圈是「你以為你知道的」,內圈是「你知道的」,而能力的培養概念上來說,必須透過不斷地探索自我,努力擴展所知,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承認,永遠有另一個圈在外面,你以為你知道(但其實不知道)的事物,而通常是那些「自以為知道」的事會影響決策的判斷。

    能力圈

    所以在蒙格的投資類別也就只有3類:1. 可以投資、2. 不可投資及3. 太難理解,只要超出能力圈範圍就直接判定「太難理解」,其實某種程度來說,給自己一個快速剔除選項的評斷方法,這樣才能專注在自己的能力圈裡,把能力淬煉到極致。在找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短片,就是蒙格說「寧願跟一個智商130,以為自己只有120的人合作,也不要選那個智商180卻以為自己智商有200的」,想想他不只對自己要求是這樣,對合作夥伴的要求也是如此。

    三、投資原則檢查清單

    這個小節我想應該是一般人買到書最想看的區塊了吧?這小節一共羅列了10個項目,給大家做參考:

    • 風險:所有投資評估應該從風險評估開始
    • 獨立: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
    • 準備:透過廣泛閱讀把自己培養成終生自學者
    • 謙虛: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 嚴格分析:運用科學方法及有效的檢查清單(總是反過來想)
    • 配置:正確配置資金是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
    • 耐心:克制天生好動的傾向
    • 決心:當合適的時機出現,要果斷採取行動
    • 改變:適應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
    • 專注: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簡單來說, 在蒙格的投資觀來說,從來不是單一項目來做決策,而是透過不斷地懷疑及辨證來證實自己的每一個投資決定,看起來很複雜,但複雜的背後卻又是幾個簡單的決定(他們不太進出市場就是這樣)而這樣的原則似乎也反應了一種人生觀。

    四、蒙格與巴菲特典範

    最後這一小節,基本上就是再把前面的幾個章節再總結一次,蒙格的思想與觀念自成一格也與現在的「快時尚」背道而馳,但在這兩年股市上沖下洗,一堆股民被洗出場外的狀況來看,以不變應萬變,似乎更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而兩位前輩最終想與人分享的重點是「如何獲得正直、幸福、善良的生活」。 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很酸啦「有錢人總要說這些高大上的」、「做善事是為了避稅」或是「等我有錢再來考慮這些吧!」但蒙格和巴菲特不只是說,也付出相當的行動去做社會公益,我想財富對他們來說是追求幸福生活時產生的附加物,而不是追求幸福的原因。

    看了這麼多,應該就能知道為何本週進度停滯了吧,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些啟發~下週見。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序章

    一點都不窮的窮查理

    這本書在架上放了很久,但是實在「太大本」了,所以買來後一直沒有打開來看(這什麼理由!?)明明知道是本經典好書,但一看到這麼厚的頁數就在想「這普通常識也太不普通了吧!」但隨著唸完了15週的精準成長,一直在思考接下來要選什麼書,本來候選書單是

    1. 與成功有約
    2. 心態致勝
    3. 冒牌者症候群
    4. Brag better
    5. 人類大歷史
    6. 富蘭克林自傳

    蒙格全名是查理.湯瑪士.蒙格,是股神巴菲特的一生摯友,也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既然知道他是巴菲特的合作伙伴,自然知道這位擁有私人飛機的人絕對不窮!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書名起源於是富蘭克林在1732年至1758年間每年編著出版的「窮理查的年鑑」(也有中文版),但此書其實是多篇講稿的集合,因為蒙格是富蘭克林的虔誠信徒,富蘭克林自傳本來也在我想選的書之中,再加上另外11篇講稿也可以每週一篇來分享,就決定是這本了吧!

    休息了一陣子之後

    休息了一個禮拜沒發文,順便調整一下自己內心的calling,自3月狂忙之後,身體出了一些狀況,在結束幾個重大task後,也就順理成章地休息了半個月,這一休息又遇到疫情升溫,也更自然地待在家少出門,結果反而愈覺得自己好癈…心情更差。身體休息到了,但心情似乎沒調整好,再度落入一個「我一定少做了什麼,我快不行了」的冒牌者心態(咦?還是我該再把冒牌者症候群拿出來複習><)不過自己雖然老是喜歡罵自己不夠認真,但也喜歡給自己設下「夠了,一個禮拜後我要reset」的目標,所以…我復活了!要回來跟大家聊聊天^^。

Back to top button